2025, 41(3):1-4.
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下,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和课程思政模式,成为高校教师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的议题。文章以新工科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Python程序设计”为例,设计并实践了“思政融入+赋能驱动”的课程思政模式。从思政目标设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案例设计和思政实施方案4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在课程全程中融入思政理念。同时,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学师资4个方面进行赋能,实现教学与思政的深入融合,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推动“立德树人”走深走实。
2025, 41(3):5-7.
摘要:作为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Python语言”被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用于培养学生编程能力、 程序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色及教学经验,文章对“Python语言”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并在实践中得出了相应的总结。针对课程内容缺乏整体引导的问题,提出以项目为导向对“Python语言”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与训练,旨在强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针对实践环节形式化的问题,采取教师命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以扩展学生的编程水平和技术视野;针对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联系薄弱的问题,选择围绕常用的Python第三方库进行教学,将专业知识与编程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上述改革思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Python语言”课程的兴趣,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 41(3):8-10.
摘要:在云网融合时代,通信网络运营维护的职业特点具有技术性强、24h服务、团队合作等特点。“职业培训包”的开发与实践能够有效提高通信网络运营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其成为更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文章对通信网络运营维护职业技能的全面分析、培训内容的科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等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职业培训包”在通信网络运营维护中的应用效果。
2025, 41(3):11-13.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以专业课“嵌入式操作系统”为例,探讨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通过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大纲、凝练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德育考核等措施,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其科技强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和工匠精神,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2025, 41(3):14-16.
摘要:“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许多高校已经多次尝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然而,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弊端,引入BOPPPS教学模式,并结合智慧树平台与题库系统共建教学资源。以人工智能模块为例,阐述了具体的课堂设计策略和教学评价方法。
2025, 41(3):17-20.
摘要:探索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重点研究其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的影响。课程设计整合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实践导向和基于项目的编程练习。教学实践表明,混合式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合作,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此外,提出了优化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
2025, 41(3):21-23.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地方高校水利类专业中AutoCAD应用型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路径。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在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AutoCAD应用型课程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河南城建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AutoCAD课程为例,提出了课程大纲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课堂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和改革措施,并总结了改革成效,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 41(3):24-26.
摘要: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举措,“三教改革”旨在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其核心任务包括加强教材建设、教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变革。然而,在高职“C++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亟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025, 41(3):27-29.
摘要: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刻影响社会各领域的背景下,针对社会对具备大数据分析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当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大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大数据分析”课程为例,阐述了其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
2025, 41(3):30-32.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Python因具有灵活性和强大的社区支持,成为计算机专业中日益受到青睐的首选编程语言。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更多前沿内容以开发学生的潜力。文章提出了“三引一思”教学体系,通过整合多模态AI知识、创新实践和科学计算平台,结合社会需求改革教学评价,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其科学素养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5, 41(3):33-35.
摘要:为了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是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信电子电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不仅要讲授专业知识,还应融入思政教育。文章从如何讲好思政课程、挖掘与融入思政元素,以及如何检验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综合素质。
2025, 41(3):36-38.
摘要: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普遍存在课程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匹配程度欠佳、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且获取途径受限、线上教学平台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功能完整的数字化学习交流平台至今没有形成。文章旨在实现一个虚实融合的开放式教育学习空间,提供虚实融合的教育与学习活动,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沉浸式、交互式课程生态体系,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
2025, 41(3):39-41.
摘要:AIGC技术赋能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推动我国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IGC技术,驱动高校教育的良性生态建设,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AIGC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场景,聚焦人才战略目标,依托AIGC的技术优势推动教育发展。基于此,围绕S-A-T教学模式的全面性,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创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以转变教学方法,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探索AIGC赋能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数字化应用实践路径,从而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2025, 41(3):42-44.
摘要:基于OBE理念,文章针对当前“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有机融入,阐述了其典型应用场景,并分析了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 41(3):45-48.
摘要:“Linux操作系统管理”是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使用各种工具和功能来解决多用户管理、网络通信等任务。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关于Linux课程驱动教学的研究及课程教学现状,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3个层面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驱动法的“Linux操作系统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旨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强化项目驱动式教学,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通过实施项目驱动法,深入探讨了该方法在“Linux操作系统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力求通过课程优化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2025, 41(3):49-51.
摘要:准确估计锂离子电池(LIB)的直流内阻(DCR)对于电池化学体系开发至关重要。文章采用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锂离子软包电池在不同开路电压、温度、充放电电流及充放电时段的DCR进行了估算。这些DCR数据是通过在-25~40°C的温度范围内施加恒电流充放电循环负载获得的。研究结果显示,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实现了充放电DCR的1.1×10-5MSE,这充分反映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2025, 41(3):52-54.
摘要:为解决轨道交通设计规范文本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多义性和主观解释性强、利用方式低效等问题, 文章探讨了轨道交通设计规范文本的标准化内容建设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设计规范进行结构化分析与本体建模,以消防专项审查相关规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轨道交通消防审查规范知识图谱,实现了基于标准化知识结构的设计要求查询与设计统计分析等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设计规范的利用效率,为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知识的利用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2025, 41(3):55-57.
摘要:在职业教育领域,技工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技工院校实践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陈旧、资源匮乏及评价体系单一等。文章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技工院校实践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学个性化、资源多样化、过程智能化和技能仿真化等手段,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技能的全面发展。
2025, 41(3):58-60.
摘要:大型散货堆盘点是料场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二维激光雷达、差分GPS、二维转台和姿态测量装置的多定点散货堆激光盘点系统。在定点测量过程中,差分GPS记录系统的位置信息,二维转台旋转带动激光雷达扫描堆体表面数据,同时姿态测量装置同步记录系统的实时姿态。最终,将各定点的测量数据进行融合,生成堆体的点云模型,并利用三角剖分体积算法计算堆体的体积。实际测量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可以在5min内完成69m3散货堆的测量,且平均测量误差小于 1.18%,完全满足实际工业应用的需求。
2025, 41(3):61-63.
摘要: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生成式AI技术传播和发展李白的诗歌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在文学、哲学和美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生成式AI为其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构建李白的数字生命,包括文本生成、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虚拟形象生成,实现了语言、图像和互动的数字生命。通过技术融合与集成,构建了一个统一的虚拟平台,用户可以与虚拟的李白数字生命进行互动。李白数字生命利用社交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内容创新和互动设计,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基于生成式AI的李白数字生命传播,不仅传承了历史遗产,也为古代文化的现代诠释提供了新的路径,促进了文化的多元交流和认同。
2025, 41(3):64-69.
摘要:为解决重型焊接转子焊后平衡车削中的过车削与欠车削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空间圆拟合与直线拟合的轴心线确定策略。利用跳动检测系统获取转子多段轮盘的径向跳动数据,通过中垂面交点圆拟合确定轮盘几何中心及直径,从而采用最小二乘奇异值分解(SVD)算法拟合空间直线,进而精确定位轴心线。算法应用前后的高动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转子车削质量显著提升,轴颈振动大幅降低,验证了该方法在焊后转子平衡修正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25, 41(3):70-7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现有系统在准确性、效率和可解释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的优化方案。该方案通过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引入注意力机制,结合医学知识图谱显著加快了诊断准确率。 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在肺结节检测任务中的准确率提升了5.7%,诊断速度提高了23%,同时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这一优化方案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信息化平台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 41(3):73-77.
摘要:为了提升汽车辅助系统对前方障碍物的检测效果并进一步获取精确的距离信息,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s的交通场景障碍物检测与双目测距方法。该方法以YOLOv8s(YouOnlyLookOnce v8s)网络为基础,首先在Backbone中引入EMA注意力机制,以提高目标检测精度;其次将Neck中的PAN FPN网络替换为ASF(Attentional Scale Sequence Fusion)网络,并采用DIoU优化损失函数;在特征匹配算法ORB的基础上,利用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的点对。通过在KITTI数据集和实际交通场景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在20m的距离范围内,改进后的YOLOv8s网络对汽车、行人和非机动车3类障碍物的检测 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达到了91.1%,提高了4.8%,同时测距的平均误差仅为1.55%。
2025, 41(3):78-80.
摘要:植被物候已被证明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地表物候事件的发生时间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碳吸收开始和停止的重要信号,捕获植物生长的关键时间节点需要在整个生长季进行持续的观测,致使物候观测的新方法成为重要研究事件。随着传统观测、遥感观测、无人机采集等新型观测手段的不断出现, 植被物候提取方法成为热点话题。研究证明,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物种时,使用适宜的观测数据和提取方法对于地表植被物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 41(3):81-83.
摘要:文章旨在优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MNIST手写数字识别,通过引入残差连接、Dropout层、Batch Normalization层,以及优化算法与学习率调度器来提升模型性能。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模型在数字识别任务中的精确度。其中,首先采用基于ResNet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结合Dropout层、Batch Normalization层和残差连接来构建模型。其次,使用SGD优化算法配合学习率调度器和数据增强技术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MNIST测试集上达到了99.5%的准确率,相比传统方法有了显著提升。这些成果不仅在提升数字识别的准确度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还证明了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优化算法、数据增强技术以及网络结构调整对于提升模型性能的重要性,对于推动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2025, 41(3):84-86.
摘要:文章介绍了内江市5G智慧急救服务平台的建设背景与意义、智慧急救的运行情况和优势、急救实践成果。基于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文章为内江市智慧急救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2025, 41(3):87-88.
摘要:随着全球对互联网连接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地面网络受限于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低轨互联网卫星技术以独特的优势为全球通信网络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文章深入探讨了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通过集成低轨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网络等通信模式,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无缝通信覆盖。阐述了双模通信终端技术的优势,并在技术层面详细介绍了其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实现及性能优化策略(包括卫星与地面网络的切换机制、天线设计、信号处理算法等), 通过对应用场景的分析,展示了双模通信终端的广阔应用前景。
2025, 41(3):89-91.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李白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全面解析李白文化的特色, 并结合VR技术的发展,开发了一款复刻李白文化场景、并提供沉浸式体验与交互功能的VR产品。该产品不仅展示了李白文化的艺术魅力,还通过创新的交互设计,让用户能够亲身体验李白诗歌中的意境,从而加深对李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研究验证了VR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并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2025, 41(3):92-95.
摘要:针对工业现场烟火检测中烟火特征不明显、易与背景混淆,导致检测率低、误检率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烟火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以YOLOv5s为基础,首先引入通道注意力模块,通过获得高维语义特征来解决烟火目标与背景混淆的问题;其次采用内容自适应的轻量级上采样特征增强模块,进一步提升烟火目标的特征表达能力。在自制的烟火检测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相比原YOLOv5s,平均精度提高了8.5%,实现了更加精确有效的烟火目标检测。
2025, 41(3):96-100.
摘要: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其发病过程受多基因序列的影响。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AD发病预测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基于AD的多基因序列数据,训练了 PRS-SVM,LightGBM和CNN模型以实现患病风险预测,并通过PRS-SVM模型找出了影响AD的基因, 根据特征权重和相关文献最终选出了12个代表性基因,总结为3个方面的影响。相关结果对AD的早期预防和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AD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 41(3):101-103.
摘要:当前燃煤火力发电厂控制策略普遍存在稳态误差较大的问题,为此对燃煤火力发电厂BP神经网络轮机燃料流量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构建了一个混合型燃煤轮机模型,能够对燃煤轮机内部的关键参数(如燃煤轮机作业的机械参数)进行精确监控和计算。同时,应用BP神经网络对梯度计算与反向传播算法进行了训练,通过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可以了解网络参数对误差的影响程度,从而进行有效的权值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控制阀可以快速开启且切换过程中没有出现抖动现象,实现了平稳的切换,符合预期效果。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燃煤火力发电厂的运行效率,也为类似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 41(3):104-108.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深入应用,企业纷纷提出各自的数字化转型策略。然而,要实现成功转型并非易事,它需要理论、技术、人才和物质等方面的统筹协调。近年来,AI技术飞速发展,像 ChatGPT和Sora等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如何将AI有效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如何让AI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 41(3):109-111.
摘要:为了提高通信电源的数据信息采集管理效率,文章将大数据算法引入信息采集管理平台设计,开发了基于移动端的通信电源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围绕系统需求、设计架构及功能模块,成功实现了通信电源数据采集、移动端远程管理、故障诊断预警等功能。对于电源数据信息,该系统使用分类算法对不同信息进行分类,根据决策树模型计算各属性权重,将权重引入分类算法,提升了通信电源信息的分类精度。此外, 系统制定了移动端信息快速分类查询及健康度分析机制,实现了通信电源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与管理。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在通信电源数据信息的分类精度上有了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数据采集管理方式,基于移动端的智能化信息采集管理效率提高约15%。
2025, 41(3):112-115.
摘要:从双级、四级低速大尺寸轴流压气机特性及流场测量需求出发,文章探讨了不同总压探针的结构形式及安装方式,分析了各种形式探针对前方来流入射角度的要求及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用集流梳式总压探针测量压气机进出口及级间气流总压的必要性。其中,加工、制作了6点集流式梳妆总压探针,通过流场标定证实了该型探针用于压气机内部流场总压测量的优越性。
2025, 41(3):116-119.
摘要:为实现山体边坡安全的智能化监测与预警,文章设计了一套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边坡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1+N”布站模式部署GNSS基准站与监测站,集成深部位移计、雨量计等多源传感设备, 通过Kalman滤波算法实现数据融合;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实现边坡变形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信息推送。工程应用表明,系统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达±2.3mm,垂直位移监测精度达±1.5 mm,预警信息推送时效性控制在3.5s以内,可为山体边坡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2025, 41(3):120-122.
摘要:基于云平台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集成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旨在实现仓储作业的高效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管理。以云平台为核心,系统构建了涵盖数据采集、实时监控、智能调度、预测分析和资源优化的全流程管理架构。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仓库环境、库存状态和设备运行的实时感知;利用智能算法,能够优化仓储布局与作业调度,提高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库存需求进行预测并支持企业决策。
2025, 41(3):123-125.
摘要:作为光学检测领域最成熟的应用软件之一,GOMInspect提供了强大的二次开发模块,拥有丰富的开发接口,支持开发定制化功能和导出多种形式的报告文件。文章采用Python语言,通过GOMInspect Script平台对GO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开发了透平叶片检测软件专用模块,实现了对透平叶片检测模板的快速创建与标准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模板的创建效率。
2025, 41(3):126-128.
摘要: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电梯调试实训系统,旨在提升电梯调试与故障诊断实训的效率与安全性。通过构建虚拟电梯模型,模拟电梯的运行控制、故障检测、门控制及楼层显示等模块,该系统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训练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平台在调试时间、故障响应时间、故障恢复时间、错误率及任务完成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物理电梯调试系统,证明了虚拟仿真平台在电梯调试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2025, 41(3):129-131.
摘要:随着医疗物联网(InternetofMedicalThings,IoMT)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将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依托智能设备、传感器和网络连接,医疗物联网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智能化、远程化和精准化,但这一技术变革带来了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医疗物联网环境下的主要网络安全威胁,提出了相应的防御策略,以期为医疗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数字化环境。
2025, 41(3):132-134.
摘要:针对当前网络用户行为异常检测、安全漏洞识别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文章采用了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异常检测与漏洞识别,提高了检测精度与识别效率。首先,从安全展示、安全应用、安全监测及AI基础设施等方面构建了检测识别框架;其次,重点对孤立森林、LOF、DBSCAN、决策树、GAN等模型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检测和识别步骤流程。
2025, 41(3):135-137.
摘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识别、分析和评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全面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漏洞,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 现有风险评估模型在动态性、准确性及全面性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
2025, 41(3):138-140.
摘要:网络异常行为识别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贝叶斯分类器的网络流量分析方法,旨在通过自动提取网络流量的时间序列特征来提升异常流量识别的准确性。具体而言,首先利用LSTM模型从网络流量中提取隐藏特征表示, 随后结合贝叶斯分类器进行流量分类,最后采用NSL-KDD数据集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并通过多项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不同类型流量时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验证了其在网络异常检测领域的实用性和鲁棒性。
2025, 41(3):141-143.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张和网络犯罪的日益猖獗,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火墙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它可保护计算机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恶意攻击,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防火墙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因此文章探讨了防火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旨在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2025, 41(3):144-146.
摘要: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作为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流量异常检测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传统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在处理复杂网络环境时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旨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构建强化学习模型,自动学习网络流量的特征和模式,实现了实时、准确的异常检测。
2025, 41(3):147-149.
摘要:现代DDoS攻击往往采用混合攻击模式,攻击者会同时结合多种攻击类型。而不同类型的攻击流量具有不同特征,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会干扰防御系统对攻击特征的准确识别,导致DDoS攻击防御性能下降。在此背景下,文章研究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计算机网络DDoS攻击防御技术。首先,构建计算机网络 DDoS攻击特征提取模型,对特征进行提取。然后,根据提取到的DDoS攻击数据特征,应用人工蜂群算法对攻击行为进行辨识。最后,针对辨识出的攻击行为进行防御。在防御过程中,采用TSD防御策略对网络端口进行封禁,并对报文进行过滤,仅保留非攻击报文来完成攻击防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振幅在0~1 kbps范围内,网络流量受到的攻击程度最低;在防御机制启动后,成功封禁了攻击端口,报文速率降到了 100 pps,如预期回归正常水平,能够减少产生的额外报文,从而完成更好的攻击防御。
2025, 41(3):150-15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指纹密码学和安全网络加密协议(SNEP)框架的加密通信机制。结合生物识别技术中的指纹特征及SNEP 框架,该机制确保了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其中,通过将用户指纹信息与加密密钥相结合,生成唯一的加密密钥,确保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SNEP框架的引入使得加密过程更加灵活和可扩展,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安全需求。
2025, 41(3):154-156.
摘要:加强档案数据治理,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也是提高档案数据价值、促进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存储访问、时间戳与数字签名技术、 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技术能确保档案数据真实、可靠、完整、安全、共享,适用于档案数据治理。文章分析了档案数据治理的内涵要求和意义,从顶层设计、基于档案数据联盟链的共享平台、法规标准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了档案数据治理策略,以期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数据治理的开展实施提供参考。
2025, 41(3):157-159.
摘要:随着社交网络规模的指数级增长,传统数据处理方法面临挑战。基于图计算框架在处理大规模社交网络数据中的应用情况,文章分析了Pregel,GraphX和PowerGraph等主流框架的优缺点。研究表明,基于BSP模型的分布式图计算框架能显著提升处理效率,而针对社交网络特点的改进图分区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跨分区通信开销。
2025, 41(3):160-162.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数据挖掘与云端计算技术跃升为科技领域的核心焦点。面对浩瀚无垠的数据海洋,传统人工操作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高效处理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先进数据库技术与云计算能力的深度融合成为破局的关键。这一融合能够高效提炼并构建精准的数据模型,不仅确保了数据的鲜活度与真实性,而且将数据的潜在价值挖掘至极致,为社会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深远影响。
2025, 41(3):163-165.
摘要:随着“智能+中医药”复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支撑课程体系的实验软件环境愈加复杂,部署冲突的异构软件成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梳理课程实验项目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IDV云桌面技术、Docker容器技术和Python虚拟环境的多级隔离部署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软件环境异构冲突问题。
2025, 41(3):166-168.
摘要:针对麒麟操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依托ReaR开源工具的备份与恢复方案,并分别在BIOS和UEFI引导模式下进行了测试验证。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最低成本实现麒麟操作系统的备份和恢复,可有效提高应用系统灾难恢复的可操作性。
2025, 41(3):169-171.
摘要:为实现某2×1050MW机组燃煤电厂的全厂废水零排放,文章对脱硫废水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对比了“离子置换浓缩处理+高温烟气喷雾干燥”和“低温闪蒸浓缩+旋转雾化旁路蒸发干燥” 处理工艺,其次结合工业应用实例比较了二者的优缺点及技术经济性。比对结果表明,这2种技术路线均具有可行性。其中,“离子置换浓缩处理+高温烟气喷雾干燥”工艺的投资成本约为6168万元,吨水运行成本为56.97元;“低温闪蒸浓缩+旋转雾化旁路蒸发干燥”的投资成本约为6481万元;热源采用余热的吨水运行成本为41.79元,采用蒸汽的吨水运行成本则为77.07元。如拟作为科技创新项目,推荐采用“离子置换浓缩处理+高温烟气喷雾干燥”工艺;如拟作为技改项目,则推荐“低温闪蒸浓缩+旋转雾化旁路蒸发干燥” 工艺。
2025, 41(3):172-174.
摘要:文章介绍了双柱式桥墩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通过计算实例对桥墩弹塑性数值模型的参数取值和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一次迭代分析即可得到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合理水平力,从而获得双柱墩横桥向抗震容许位移。
2025, 41(3):175-181.
摘要:在共享过程中,任何用户都可以访问财务信息数据,导致其安全性较低,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联邦增量学习的财务信息数据共享方法。融合联邦学习与增量学习优势来定义联邦增量学习的五元组模型,以找到最优共享动作。在确保共享最优动作的前提下,构建候选数据集的索引库,并通过联邦增量学习生成主密钥和公钥,构建财务信息数据发送方与接收方的共享模型。模型中,用户访问请求需经身份验证和行为信任度评估,只有合法且信任度高的用户才能继续处理请求。模型寻找并评估服务区块节点的安全性, 选择最佳节点与用户交互,实现财务数据共享。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误码率低至0.000024,隐私保护强度高达0.98,而其他方法的误码率较高且隐私保护能力较弱,证明设计方法的安全性更高。
2025, 41(3):182-18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在公共图书馆中,文献固定资产是核心资源,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易受损和丢失的特性,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难题。因此,建立文献固定资产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对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文章深入探讨了AIGC时代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文献固定资产的高效、精准管理,以积极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变革与挑战,从而为公共图书馆的资产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2025, 41(3):186-187.
摘要:文章深入探讨了端到端优化的视频编解码技术,通过整合视频采集、编码、传输、解码等环节,该技术可以实现对视频数据的高效压缩与高质量传输。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视频编解码方法逐渐兴起,依托神经网络模型强大的学习能力,实现了对传统视频编解码算法的超越。文章首先介绍了端到端视频编解码技术的背景与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其关键技术,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压缩算法、多尺度特征的运动补偿、多参考帧的辅助预测帧生成等。通过对比实验,文章展示了端到端优化视频编解码技术在提高压缩效率、减少传输延迟、提升视频质量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5, 41(3):188-190.
摘要:目前,高校后勤维修保障的数字化建设水平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问题。“重建设、轻管理、 轻服务”的现象在高校后勤治理中仍较为普遍,呈现为“有建设无使用”的状态。以高校后勤维修保障系统为例,文章从协同治理视角提出了优化策略,对推动高校后勤维修保障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5, 41(3):191-192.
摘要:本地缓冲区溢出是一种普遍且危险的漏洞,广泛存在于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中。它是指向程序的缓冲区输入超出其容量的数据,导致数据溢出并覆盖相邻内存空间,从而破坏程序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使攻击者获取程序或系统的控制权。文章详细阐述了本地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并通过程序代码示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防范本地缓冲区溢出的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
2025, 41(3):193-195.
摘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肿瘤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高精度的治疗能力深受医院的认可。 然而,该设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科技含量高,其运行状态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医院而言,在确保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安全运行的同时科学预防故障的显得尤为关键。文章将从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常见故障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维修策略,以期提升设备质控水平,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2025, 41(3):196-198.
摘要:文章深入探讨了移动数据接入网关的技术原理及其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作为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间的关键枢纽,移动数据接入网关依托高效的协议转换、数据处理和安全保障技术实现了无线数据的高速、安全接入与传输。文章首先阐述了移动数据接入网关的核心技术原理,包括其架构设计、协议转换机制及安全策略;其次,详细分析了移动数据接入网关在物联网、智慧城市、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及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其在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移动数据接入网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 18 号西南信息楼邮编:401121
电话:023-63507395 邮箱:jsjyywzbjb@163.com
计算机应用文摘 ® 2025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4417号-2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